基本收入相对于最低收入计划的效率

作者:胡伦·波莱恩、丹尼尔·拉文托斯

来源:Bollain, J. 和 Raventós, D. (2024)

The efficiency of basic income compared to minimum income schemes,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https://doi.org/10.1332/26352257Y2023D000000006

译者:赵沐歌

最低收入计划首次实施于20世纪80年代末。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计划未能实现其为每个人提供体面生活基础的目标。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公众舆论和学术研究认为,基本收入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以保障所有人的物质生活。在本文中,为了观察基本收入在最低收入计划未能达标时的表现,我们对阻碍最低收入计划实现其目标的技术问题进行了首次逻辑且全面的科学研究。该分析表明,由于普遍性、无条件性及与其他收入来源结合的可能性等原则,基本收入在解决上述限制方面比最低收入计划更有效。

关键词  基本收入• 最低收入• 自由• 贫困• 社会政策

关键信息

•  最低收入计划未能实现保障所有公民基本资源权利的目标。

• 由于普遍性和无条件性原则,基本收入比最低收入计划更加有效。

• 最低收入计划和基本收入在概念上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体现在自由方面。

介绍

实施无条件基本收入(以下简称基本收入)以保障全体人口物质生活(1)的想法并不新鲜。自18世纪末以来,该想法便有许多有影响力的支持者。然而,政府政策通常与基本收入的哲学理念相悖。

自1988年法国批准了欧洲国家的第一个最低收入制度以来,这项政策在整个欧洲大陆得到了推广。最低收入计划旨在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作为福利国家的最后一道保障网络,换句话说,当人们“失败”或“陷落”时,最低收入计划将作为事后救助措施。

有两个过程促成了最低收入计划的普及(Nelson,2010)。第一个过程与收入分配的变化有关,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福利以确保其生计。第二个过程是政治优先事项的逐渐变化,政策制定者利用最低收入计划及其针对特定人群的事实,作为重新定义社会责任的机制。

尽管这些计划在类型、法规、范围、金额等方面差异显著,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这些福利是针对由计划本身确定的某种需求状况的。因此,它们的目标是提供临时资源,以弥补推测中的暂时收入不足。然而,正如后文详细指出的那样,最低收入计划面临五个主要的技术错误,这些错误在学术文献中已有大量证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们实现目标:预算限制、覆盖不足、对受益者的污名化、行政成本和贫困陷阱。

根据Standing(2017)的说法,引起最多兴趣的最低收入计划替代方案是基本收入,这是一种定期的公共货币分配,无条件地授予全体人口,其目的是——至少对于其大多数支持者而言——保障所有人的物质生活。因此,我们的研究问题是:基本收入如何在最低收入计划的技术限制方面展示出更高的效率?

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在本介绍之后,我们将简要回顾最低收入计划和基本收入的历史。在第四部分,我们描述将用于审查最低收入计划技术缺陷的方法。最后,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将讨论基本收入在面对最低收入计划技术限制时的表现。

最先进的

最低收入计划

最低收入计划的简单介绍

最低收入计划或收入保障计划是旨在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经济援助福利,以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这些计划的共同特点是,只要符合条件的人能够证明缺乏收入或资产(Cohen 和 Friedman,1972),就可以获得这些福利。换句话说,这些是基于特定需求状况的经济福利(即,收入测试),旨在为处于这种状况并能向管理部门证明自己“有资格”获得援助的人提供事后的帮助。

此外,正如 Euzeby(1991) 在《Le Revenu Minimum Garanti》中指出的,为了从最低收入计划中受益,除了必须的需求状况外,还有其他进一步限制访问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与年龄、居住地或国籍有关,以及参与培训、指导和/或劳务中介措施的特定条件。实际上,正如 Aust 和 Arriba(2005)所称,最低收入理论上是例外的,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一份或多份薪酬工作来维持生计。

为了理解这些计划的起源,有必要考虑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状况的演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社会救助计划被认为是欧洲福利国家中的一个垂死组成部分。在战后欧洲,社会融入应通过充分就业来实现,出于这种考虑,尤其是由于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社会保障系统的覆盖面显著增加。因此,仅通过社会保障系统就能覆盖很大一部分人口(Therborn,1995;Crouch,1999)。

这种充分——男性——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扩展的逻辑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成为现实。因此,在那些已经建立社会救助系统的国家,这些系统逐步且迅速地减少,尽管在南欧国家仍然没有实施(Aust 和 Arriba,2005)。

然而,当失业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上升,并且成为欧洲国家公民的一个严重问题时(Blanchard 和 Wolfers,2000),社会救助系统重新出现在政治和社会议程上,关于增加福利国家覆盖面的辩论也随之出现。

在这一新框架下,1988年,法国通过了实施《最低收入法》(Revenu Minimum d’Insertion, RMI)的法律,该法律旨在保护因“年龄、身体或精神状况、经济和就业状况”而无法工作的人获得“适当生活手段的权利”(Loi No. 88-1088 [1988])。

RMI 作为战后几十年社会救助系统的替代方案,仅基于经济福利,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在这种高失业率的新形势下,RMI 建立了后来在南欧国家传播的收入保障系统的两个支柱——“现代”社会救助系统不存在的地方(Aust 和 Arriba,2005)——即西班牙(1990年),(2)葡萄牙(1996年)和意大利(2004年)。(3)一方面,它确立了货币维度,另一方面,它确立了劳动力融入维度。同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4)许多欧洲国家(瑞典、荷兰、挪威、丹麦、德国、芬兰和英国)进行的改革和变革显示,强制激活政策也得到了加强,将收入保障与劳动力融入活动联系起来,并将这些过程视为恢复受益人社会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rriba,2009)。因此,正如 Lødemel 和 Trickey(2001)所言,社会救助超越了作为社会权利的界限,成为“你不能拒绝的提议”(强调部分)。

关于最低工资计划有效性的争论

自最低收入计划创建以来,其主要目标一直是并且仍然是消除或减少贫困(Immervoll, 2010)。然而,由于成功率低,关于最低收入有效性的学术辩论广泛存在。

Sainsbury 和 Morissens(200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了一项关于欧洲有条件现金福利有效性的研究,当时的贫困率创下新高,根据 Eurostat(1994)的数据,欧洲有超过5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一点上,这些计划在减少贫困的努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如表1所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靠有条件现金福利本身不足以显著减少欧洲的总体贫困,贫困减少幅度从意大利的0.2个百分点到英国的8.5个百分点不等。

后来的研究,如 Bahle 等人(2010)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2006年,许多欧洲国家继续将最低收入水平维持在贫困线以下,使得领取这些福利的家庭难以摆脱贫困。福利金额的充足程度,通过充足率来衡量,决定了福利是否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资源,以确保他们有一个适当的生活标准,使他们能够过上符合人类尊严(5)的生活并成为社会的活跃成员(欧盟委员会,2010;Frazer 和 Marlier,2016)。根据 OECD 提供的数据,表2显示大多数国家的充足率不足以确保最低收入受益者的生活标准达到可接受水平。2020年,在 OECD 国家中,只有荷兰(60)、英国(63)和日本(64)达到或超过了单身人士全国中位收入60%的充足率(包括住房福利),而所有 OECD 国家平均为36%。相比之下,对于有两个孩子的两个成年人家庭,只有丹麦(61)和日本(64)超过了这一比率,而 OECD 平均为39%。

表格1:根据有条件补贴减少贫困效果的国家排名

表格2:最低收入计划的充足率(%)

除了充足率不足这一问题(Callan 等,1996),这是基于政治决策的最低政治可接受生活水平,政府希望确保所有公民达到这一水平之外,(6)文献分析还揭示了最低收入计划的无效性与其包含的技术缺陷密切相关。根据 Standing(2008)、Raventós(2021)和 Bollain(2021b)的观点,学术文献中普遍存在五个主要缺陷:预算限制、覆盖不足、受益者的污名化、行政成本和贫困陷阱。

无条件基本收入:一种激进的改革?

由于最低收入计划只是提供了临时的手段来弥补推测中的暂时收入不足,且未能消除贫困,正如 Roosma 和 Van Oorschot(2020)指出的那样,一些作者认为基本收入是一种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基本收入是一种定期现金支付,毫无条件地提供给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所有合格居民,按个人发放,无需收入测试或工作要求(Van Parijs,2006)。其目标是发展“真实自由”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形式自由”——即不仅包括纯粹的权利,还包括实现个人愿望的真实能力(Van Parijs,1995;Van Parijs 和 Vanderborght,2017:104)。

无条件基本收入的简史:从16世纪到19世纪

基本收入的概念,虽然以不同的术语和方式描述,但方向一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有西班牙人胡安·路易斯·维维斯(Juan Luis Vives,1492–1540)及其著作《贫民救助》(De Subventione Pauperum,维维斯,1526),以及英国人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他在《乌托邦》(Utopia,莫尔,1516)中主张,结束盗窃的最有效方法是给所有公民提供生存手段,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成为小偷,然后才会被悬挂在城镇广场上作为惩罚。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关于基本收入的理论辩论集中在该概念的“平等主义”性质上,其支持者将其描述为对特权少数人占有公共财富的一种公平补偿(例如,见帕恩(Paine,1797)(7)或查利尔(Charlier,1848)(8))。然而,正是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各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深入研究基本收入的概念,以至于它在20世纪被纳入了社会和政治议程。

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兴起:20世纪

关于基本收入的辩论始于20世纪,特别是在英国和美国(Van Parijs 和 Vanderborght,2017)。在战间时期,英国的丹尼斯·米尔纳(Dennis Milner)及其妻子梅布尔·米尔纳(Mabel Milner,1918)发布了小册子《国家奖金计划》(Scheme for a State Bonus),并成立了国家奖金联盟(State Bonus League),以在工党内推广国家奖金的理念。然而,这场辩论没有产生显著的结果,仅限于英国,并很快被遗忘。

尽管如此,这一话题在1960年代重新出现,当时有关类似基本收入的提案进入了美国政治领域。1968年,超过一百名美国经济学家(包括詹姆斯·托宾、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和保罗·萨缪尔森)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这份请愿书促使尼克松政府提出了家庭援助计划(Family Assistance Plan),该计划包括废除贫困者的最低收入计划,并建立一个带有经济补贴的保障收入体系,类似于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尽管该计划通过了美国众议院,但在参议院相关委员会遭到拒绝。这些年的结果是,一场短暂但激烈的辩论在学术界继续进行,基于五个负所得税系统的实验,其中四个在美国,另一个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州在这里值得特别提及。自1982年以来,每个符合该州居住要求的人都能获得来自阿拉斯加常设基金(Alaska Permanent Fund)的按比例分配的收入。该基金是一个由州政府石油收入资助的公共投资组合。

在1980年代,几个欧洲国家进行了独立的辩论,这些辩论通过1986年创建的基本收入欧洲网络(Basic Income European Network,BIEN)逐渐相互接触。随着全球多个基本收入协会的成立,该网络在2004年巴塞罗那召开的大会上更名为“基本收入地球网络”(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此后该倡议仍称为BIEN,但现在的缩写代表了“基本收入地球网络”。

全球化与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政治议程引入:21世纪

无条件基本收入从“欧洲网络”转变为“地球网络”并非偶然。这一变化发生在21世纪初。在过去二十年中,关于基本收入的辩论和研究在学术界和政治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传播,自2017年以来尤为显著。(9)如今,正如Bidadanure(2019)所述,基本收入研究具有多学科性质,经济学家提供实证证据,社会学家挑战围绕贫困的神话,政治理论家则根据经济、历史和社会学的论点回应对基本收入的道德质疑。这种多学科特征在最近几年支持基本收入的各种公众运动中也得到了体现。尽管许多社会运动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非常复杂,但包括女性主义运动、青年团体、LGBTI团体、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健康倡导者在内的各种团体纷纷发表了支持基本收入的声明(Elías,2021)。

尽管推动基本收入建立和实施的因素通常未被明确说明,但出现了几种观点。正如马丁内利(Martinelli,2019a)所写,“基本收入的改革可能由政治和经济精英推动,这种推动可能是出于对民粹主义‘暴动’的恐惧(Standing,2011;Freedman,2016),或者仅仅是因为‘功能主义’论点认为基本收入更符合当代先进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全球化知识经济的需求。”根据Bollain(2021a)的说法,有三个主要原因可以解释为何基本收入正在获得更多关注。首先,已经在肯尼亚、纳米比亚、印度、加拿大、美国、芬兰、荷兰、法国、苏格兰和西班牙等多种地理和经济背景下进行了一些试点项目(Reed 和 Lansley,2016;Laín 和 Merrill,2021)。传统话语中主导的是增长目标,社会发展预计依赖于经济收益。然而,许多这些试点项目发生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导致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和许多国家在职贫困率上升之后(Bollain 等,2019)。第二,因自动化进程而发生的劳动力市场转变可能会导致就业总量的减少和生产力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主张基本收入作为一种措施,既能分配现有的有偿和无偿工作,又能作为新社会契约的集体保险的一部分,确保人们的物质存在,保障在宏观经济或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情况下的普遍保护(Hughes,2014)。最后,正如之前所证明的那样,最低收入计划未能实现其目标。

方法论

本文的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现有材料提供广泛的分析和解释可能性。文献分析包括浏览——表面检查——阅读——深入检查——和解释。这一反复过程结合了内容分析和主题分析的元素(Bowen,2009)。(10)

在分析数据时,保持客观性和敏感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有意义的见解并识别模式。然而,也必须记住,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的目标与理论框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理论框架包括所有关于待研究主题的先前研究、发现或理论,这些都被研究者调动(Mohajan,2018)。因此,研究者在文献分析过程中必须保持批判性思维,以考虑文献创作的背景、目标受众以及内容的潜在偏向。同时,还应评估所选择文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信度,因为这些有助于建立实证知识和理解(Bowen,2009)。

为了正确发展方法论,我们首先评估和分析文献(11)——包括数据和理论材料——然后提取相关内容以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提供了关于过去几十年最低收入计划在减少贫困方面的有效性及其实际充分性的材料。数据来自于次级来源,包括工作论文、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如OECD、欧洲委员会或世界银行)以及科学书籍和论文。需要强调的是,选择数据的标准主要基于在这些国家之间进行比较的便利性,因为这些国家在实施减少贫困的策略和公共政策方面走过了或多或少相似的路径。

关于最低收入计划的一些技术局限性的研究已经存在,尽管总是以无序和高度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因此,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将考虑最低收入计划局限性的各个方面,以系统化和详细地进行首次分析。

最后,在全面探讨最低收入计划的技术缺陷后,我们将比较基本收入与最低收入计划,检查基本收入在这些局限性方面是否表现得更为有效,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

结果

正如在现状部分所指出的,学术文献揭示了最低收入计划的五个技术性错误,这些错误需要进行分析,以便查看与最低收入计划相比,基本收入是否表现得更有效:预算限制、覆盖不足、受益者污名化、行政成本和贫困陷阱。

预算限制

有条件补贴,特别是最低收入计划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预算限制和不稳定性。一般来说,这些计划覆盖的人口比例非常小,因为相对于潜在受益者的总数,预算资源很少(Glazer,1988)。此外,这些计划的预算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制度结构可能会减少或增加预算。两个明显的例子是Palmer和Sawhill(1982)在分析里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时,或者Lopez-Valcarcel和Barber(2017)在讨论2008年经济和金融危机后西班牙的紧缩政策影响时提到的。这种显著的情况在过去十年中欧洲国家也有所体现。自2008年危机开始以来,各成员国减少预算赤字的压力巨大,导致大多数国家减少了针对贫困人口的福利预算(De la Porte和Heins,2016)。

如今,越来越多的最低收入计划被视为主观权利,因此预算限制不应成为限制因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最近对[最低收入]计划的改革……侧重于加强条件性”(Coady等,2021),通过实际措施取消了某些群体的权利。(12)

覆盖错误

有条件补贴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Santens,2020)。这一问题——在传统学术文献中被忽视的话题之一(Atkinson,1996;Riphahn,2001)——被称为未领取率,定义为没有获得其应得的有条件补贴的人的比例(Van Oorschot,1991)。这种缺乏关注的一个可能解释是,与“超支付”不同,未领取率在短期内为公共财政节省了资金。

Van Oorschot(1998)认为,不同西方社会对未领取问题的一个共同看法是,这不是一个一级问题。主要假设是,符合条件的人中很少有人不会利用这一权利,因为人们会寻求收益,因此不会故意拒绝福利。然而,未领取率往往很高,从而限制了最低收入对减贫的影响,尽管这一比例因国家而异。在德国,1991年社会援助计划Sozialhilfe的未领取率为58.7%,1995年为52.3%(Neumann和Hertz,1998)。这一比例在1993年家庭中增加到63.1%(Riphahn,2001),在1996年增加到59.6%(Bird等,1999)。在法国,1994年至1996年期间,最低收入计划Revenu Minimum d’Insertion和Allocation de Parent Isolé的未领取率在35%到48%之间(Terracol,2002)。Van Oorschot(1995)分析了荷兰的最低收入计划Bijzondere Bijstand,发现1990年的未领取率在53%到63%之间。Bargain等人(2012)的研究分析了相对慷慨的芬兰最低收入计划Toimeentulotuki的未领取率,发现其在1996年至2003年间在40%到50%之间。在苏格兰,1996年收入支持最低收入计划的未领取率在30%到50%之间(Bramley等,2000),与奥地利2009年至2015年的最低收入福利情况类似(Fuchs等,2020)。Gustafsson(2002)进行的研究表明,1985年该国社会援助计划的未领取率为82.2%,尽管在1997年下降到77.3%。(13)

这些发现与Hernanz等人(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估计,OECD国家的社会福利未领取率通常非常高,特别是在有条件社会援助计划的情况下,未领取率在20%到60%之间。换句话说,尽管最低收入计划的未领取率在各国之间差异很大,因为某些计划的设计比其他计划更好,但这一比例始终显著。

此外,连续宣传推广有条件补贴计划的失败表明,这些计划的高未领取率不仅仅是由于信息不足,而是因为有许多其他原因使得符合条件的人没有申请这些计划。

受益者的污名化

文献中反复指出,有条件补贴的高未领取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其相关的污名化(例如,Standing,2003;Stuber和Kronebusch,2004)。社会污名常用来描述那些参与最低收入计划的人的情况。Rainwater(1982)描述了这种情况,他认为在社会大部分人看来,贫困是一种社会偏差。这是因为,在集体想象中,人们认为摆脱贫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值得赞扬的。因此,接受公共援助的人长期以来被贴上懒惰、缺乏抱负、拖延和道德薄弱的标签,或者简言之,被称为“失败者”(Rehner等,1997;Zastrow和Hessenauer,2022)。此外,正如Gilens(1999)所指出的,某些对福利受益者的负面看法部分是由大众媒体推动的。(14)

滥用系统的想法助长了对接受福利者的刻板印象。福利的针对性发放在社会上具有分裂作用,将社会分为提供者和接受者,从而使可能接受福利的人群受到污名化。Riphahn(2001)确定了四个变量,在考虑一个家庭可能遭受的污名化程度时应加以考虑。

第一个变量是家庭户主的年龄和性别。这个变量还应考虑社会中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可能对家庭户主产生的影响。在西方社会,社会规范对无法为家庭提供足够资源的男性更具污名化。

影响家庭的第二个变量是是否有孩子。父母为孩子提供足够生活资料的动机与接受最低收入补贴的比率正相关。

第三个变量是受益者居住的社区规模。在小于2万人口的小社区里,保护信息更为困难,而在大城市中,由于匿名性,受益者的信息更容易得到保护。

最后,还需要考虑某些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对社会救助的负面含义。在这些地方,受益者需要承受更大的污名化,因此不申请救助的比率也会更高。

除了这四个变量外,还应该注意,最低收入计划通过其控制机制,是公共行政对个人生活侵入的最明显例子之一。这种持续且侵入性的控制进一步加剧了受益者的污名化(Swartz et al,2009)。

总之,我们同意Stuber和Kronebusch(2004)的观点,污名化有两种形式:完整性污名化和待遇污名化。完整性污名化基于对负面刻板印象的担忧,如懒惰、无能、不诚实等,这些刻板印象与有条件现金补贴相关,并影响潜在受益者的自我形象。待遇污名化则基于其他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受益者,一旦被污名化,受益者就被认为应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对被刻板印象和污名化的恐惧,以及参与最低收入计划时被严厉对待的恐惧,与不申请救助的比率正相关,(15)从而与减贫率负相关。

行政成本

将福利定位于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即对福利进行经济状况调查,导致实际上的显著行政成本(Benfield,2007),这意味着用于减贫的资源减少。有条件的福利计划,如最低收入计划,需要工作人员和技能以及时间和金钱来进行适当的实施和后续跟进(Santens,2020)。               

在技术转让时代和管理良好的行政环境中,最低收入计划的大部分行政成本来源于信息和控制开支(Van Parijs,2006),即通知公民其权利并确认潜在受益者确实有资格申请这些权利的成本。

从经济角度来看,有条件补贴的低效大多归因于行政成本(Atkinson,1996),这可能被视为社会政策和所有公民公共资源的糟糕重组的标志。

即使是像Son(2008)这样在预算紧张情况下提倡引入经济状况调查福利的作者也认为,针对某一群体公民的福利目标和控制受益者行为的条件可能会被行政成本所抵消。随着为了更准确地瞄准福利增加条件性——以减少“超额支付”和不申请救助率——行政成本也随之上升。

现有文献中没有太多关于有条件补贴计划行政成本百分比的实证研究,因为计算这些成本的难度和不准确性很大。然而,有证据表明,拉丁美洲有条件补贴计划的行政成本平均为9%(Grosh,1994),这一估计与一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研究相似(见Benfield,2007;Van der Berg等,2010;Devereux等,2017)。

最准确的分析可能在巴斯克议会2018年5月11日注册的议会倡议——档案号11\10\07\02\00767——中找到。该倡议要求对“收入保障补贴”系统的费用进行分解,这是西班牙设计最好的最低收入计划。巴斯克政府的回应确认,在2018年,分配给最低收入计划的524,534,702欧元中,非当前转移费用的估计总额为33,234,702欧元。因此,很明显,巴斯克最低收入计划的资金中约有6.34%用于行政人员、行政程序、监控、改进和评估。

贫困陷阱

最低收入计划是根据经济状况调查的福利,通常不能累计。这些福利最多只能补充可能的收入,直至项目本身设定的门槛,这一门槛因不同计划和国家而异。这种不可累计性体现在根据家庭单位可能拥有的收入减少福利金额(Bollain,2021a)。

同时获取两项收入和/或超过一定收入水平的不可行性导致了贫困陷阱,即“经济状况调查福利受益者接受有偿工作所带来的处罚”(Raventós,2000)。

除了具体的货币成本收益分析外,还有其他显著影响是否接受工作的变量。这些变量包括在工作中取得进展所需的努力、工作带来的自尊、不做工作的社会污名,以及工作本身的特点。分析还应考虑最低收入受益者在接受有偿工作时必须牺牲的替代活动——例如休闲活动、家庭和护理工作(16)或志愿工作——或他们每小时工作的额外净收入。

贫困陷阱是福利条件性带来的结果,应被视为研究受益者激活及其接受低薪或兼职工作机会时的一种消极刺激(Raventós,2007)。与此同时,这种情况可能会鼓励小规模的税收欺诈。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福利和从事未申报工作获得的短期双重收入的好处比中长期的不利影响更大,因为未申报工作在计算失业福利或退休养老金时永远不会被考虑在内。

讨论

在分析了最低收入计划的五大技术限制之后,我们接下来讨论基本收入如何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首先,只要模型设计得当,基本收入不应存在预算问题。尽管资助基本收入需要大量资源,但应记住,转移支付和支出不应等同。转移支付是将购买力从富裕少数群体重新分配给不严格意义上的富裕社会多数群体。换句话说,资助基本收入的净成本无疑低于总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研究中(例如Quaas和Thieme,2013;Arcarons等,2017;Bollain,2021a),基本收入被理解为通过税收改革来资助的。与一些人有时所说的相反(Martinelli,2019b),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几项研究中,良好管理的全面基本收入资助计划是可负担的、可行的和高度一致的。

其次,基本收入将覆盖所有公民,正如Atkinson(1996)所说,与经济状况调查福利的高未领取率相比,无条件福利的未领取率接近0%。因此,基本收入的无条件性原则在覆盖面不足方面优于最低收入计划。

第三,根据Standing(2008),向全体人口发放基本收入作为公民权利,不应有任何侮辱或社会污名化的成分。这意味着没有人会在领取基本收入时感到“被标记”,因为其普遍性与经济状况调查福利的目标性相反,确保公民不再分为给予者和接受者。Rothstein(2005;2009),Rothstein和Uslaner(2005)或Soss(2000)的讨论和证据表明,普遍福利可以几乎完全消除刻板印象和污名化问题,同时通过增强社区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来加强社会团结。

第四,最低收入计划的高行政成本相比于分配的总预算,使得一些作者(Offe,2005;Van Parijs,2006;Raventós,2007;Van Parijs和Vanderborght,2017)认为基本收入在经济上更为高效。基本收入将节省行政成本,因为它将极大简化最低收入计划的复杂性,使其更加透明,并减少监督和监控的程度。

Van Parijs(2006)承认,基本收入计划会有行政成本,但假设存在高效的计算机化税收征收和支付转移系统,这些成本无论是比例上还是绝对上(Raventós,2007)都肯定比最低收入计划的成本低。

最后,基本收入是一种巧妙避免贫困陷阱的工具,因为它被视为一种“底线”或“基础”,与其他收入来源不冲突。鉴于可以获得除福利外的不同收入,并且只要这些收入来源不受到可达到100%边际税率的征税,从事有偿工作的人将比仅领取基本收入的人境况更好。

因此,虽然最低收入计划因其对有偿工作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低技能工人)受到批评(Standing, 2008),但由于其累积性质,基本收入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成为寻求和接受就业的激励。而且,这无疑会使劳动力合同中较弱的一方处于更加自由的状态。(17)

结论

在审查最低收入计划的有效性后,我们发现这些计划提供的不完全是安全网。它们未能实现保障所有公民拥有足够资源的基本权利,从而确保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并参与社会和经济。此外,正如Frazer和Marlier为欧洲委员会撰写的《欧洲最低收入计划》报告(2016)中所述,这些计划“远远不能确保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的体面生活”。同样,通过分析基本收入在面对最低收入计划技术限制时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普遍性、无条件性以及与其他收入来源相结合的可能性使得基本收入比最低收入计划更有效率。

最低收入计划和基本收入在概念上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自由的层面上。最低收入计划在个人“失败”后提供帮助,此外,它们提供事后援助,要求受益者为收到的福利作出某种形式的回报。仅仅事后援助不可避免地导致依赖工资生活的人的有效自由丧失,迫使他们接受现状或屈从于对其利益特别有害的市场政治配置形式(Standing, 2017)。换句话说,基本收入也意味着一种有利于劳动合同中薪资部分的政治配置。(18)

由于基本收入是一种全体公民作为公民权利收到的货币津贴,它意味着事先保障物质存在。因此,无条件逻辑的措施在事前实现,不迫使大量人群成为“顺从的恳求者”。整个社会的人口因此在事前获得了物质存在的保障,赋予了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广大非富裕人群的有效自由。

注释

1. 这个概念比“基本需求”更为清晰。它意味着拥有足够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生存,而这将取决于所生活的具体社会。一个至少等于贫困线的基本收入,加上优质的公共服务,是保障所有人物质存在的另一种方式。

2. 西班牙第一个地区性最低收入计划于1990年在巴斯克自治区实施。随后安达卢西亚、坎塔布里亚、加泰罗尼亚、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瓦伦西亚、马德里、纳瓦拉、埃斯特雷马杜拉和拉里奥哈也在1990年实施;阿斯图里亚斯、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加利西亚和穆尔西亚在1991年实施;加那利群岛在1992年实施,阿拉贡在1994年实施。在西班牙,直到2020年才有全国性的最低收入计划,即‘Ingreso Minimo Vital’。

3. 从2004年到2009年,意大利在五个地区——坎帕尼亚、巴西利卡塔、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拉齐奥和奥斯塔山谷——以及两个自治省——特伦托和博尔扎诺——和许多市镇如米兰实施了第一个最低收入计划。在意大利,最低收入计划限于某些地区,直到2019年才建立全国性的最低收入计划,即‘Reddito di cittadinanza’。

4. 详细分析可以参考Coady等人(2021年)的研究。

5. 根据Serna(2004年)的说法,在哲学领域,人类尊严的理念基于乔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的《论人的尊严》(2018年),该文首次发表于1486年。它在三个世纪后,由伊曼纽尔·康德特别是在其《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996年,首次发表于1785年)中得到了发扬光大。由于人类尊严的概念是具有哲学内容的前法律概念,其纳入立法是最近的事情。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提到该概念的国际规范性文本,它也出现在《欧盟基本权利宪章》(欧洲理事会,2000年)的第一条。因此,我们理解人类尊严为“所有人类个体和社会主体因其自身特征而被尊重的权利,仅仅因为我们是人”(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

6. 贫困线是科学测量的,但最低收入计划的金额“来自政治决定,而不是科学发现”(Veit-Wilson, 1994: 7),可能高于或低于贫困线。

7. Paine(1797年)在讨论财产的起源后,认为“每个拥有耕地的人都欠社区一笔地租(因为我不知道有比这更好的术语来表达这个想法)”。

8. Charlier(1848年)指出,每个人都有权享有相当于国家领土及其自然资源人均价值的“土地红利”。

9. 特别提到2020年和COVID-19大流行,当今民主国家的社会保护系统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危机。因此,公众对基本收入作为一种可能解决方案的支持也增加了(Nettle等人,2021年)。

10. 内容分析是将信息组织成与研究中心问题相关的类别的过程,而主题分析是一种数据中模式识别的形式,出现的主题成为分析的类别(Fereday和Muir-Cochrane,2006年)。

11. 特别注意文献的真实性、可信性、代表性和意义,正如Scott(2014年)提出的处理文献来源的控制标准。

12. 巴斯克政府在2011年对其最低收入计划进行的改革是这些实践的一个例子,该计划自2008年以来一直是主观权利。它将获得最低收入的条件从注册一年增加到三年,排除数千名移民(Urraza和Márquez,2017年)。

13. 选择这些国家背景是基于文献中的数据。

14. 我们推荐阅读《Chavs: The Demoniz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Jones, 2020),了解更多关于媒体操纵的信息。

15. Friedrichsen和Schmacker(201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显示如果申请必须公开进行,相比于私下进行,人们申请福利的意愿会降低。165名参与者中,当可以私下申请福利时,几乎有90%的人申请,但当申请只能公开进行时,这一比例下降到60%。实验得出结论,害怕被污名化解释了领取率减少30个百分点的统计显著下降。

16. 关于家务劳动,尤其是护理工作,接受工作可能会导致家庭额外开支这一事实也应考虑在内。

17. 正如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充分适当的基本收入将意味着就业是自愿的,而不是由于国家强制或经济需求。

18. 首先,在谈论市场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不仅仅存在一个单一的统一市场,而是存在许多不同的市场——一个国家的信贷市场与村庄的街头市场不同。其次,重要的是指出,没有完全自由的市场而没有监管。所有市场都是政治配置的产物,因此是通过立法进行国家干预的结果——一系列规则和法律(Raventós,2021年)。最低工资的存在、解雇员工的现有要求(或缺乏要求)或垄断的存在(或不存在)只是政治和司法权力可以在不同市场中建立的配置的一些例子。基本收入将是一项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政策——例如,基本收入的建立将意味着工人阶级谈判力的增加——并且还将间接调节市场。

资金来源

本文的研究、撰写和/或出版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资助。

作者简介

Julen Bollain,发展研究博士,是一位经济学家、教授和研究员,在蒙德拉贡大学专注于社会政策研究。他是西班牙基本收入网络理事会成员和基本收入地球网络(BIEN)的终身会员。他定期参加国内外会议。他也是巴塞罗那大学的客座教授,在该校的资本主义分析与变革性政策研究生课程中授课,该课程是巴塞罗那大学与其他大学的联合项目。

Daniel Raventós Pañella,经济学博士,是巴塞罗那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的社会学教授,也是GREECS研究小组(经济和社会伦理及社会科学认识论研究小组)的成员。他目前是西班牙基本收入网络的主席,该网络是基本收入地球网络(BIEN)的官方分支,致力于基本收入和共和规范理论的研究工作。他还是ATTAC科学委员会、Nous Horitzons基金会、南方研究所等多个基金会的成员,以及BIEN国际委员会和《基本收入研究》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利益冲突声明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Arcarons, J., Raventós, D. and Torrens, L. (2017) Renta Básica Incondicional. Una Propuesta

de Financiación Racional y Justa, Barcelona: Ediciones del Serbal.

Arriba, A. (2009) Rentas Mínimas de Inserción de las Comunidades Autónomas: una

visión conjunta de su evolución y alcance, Gestión y Análisis de Políticas Públicas, (2):

81–99. doi: 10.24965/gapp.v0i2.422

Atkinson, A.B. (1996) The case for a participation income, The Political Quarterly,

67(1): 67–70. doi: 10.1111/j.1467-923x.1996.tb01568.x

Aust, A. and Arriba, A. (2005) Towards activation? Social assistance reforms and

discourses, in P. Taylor-Gooby (ed) Ideas and Welfare State Reform in Western Europe,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pp 100–23. doi: 10.1057/9780230286016_6

Bahle, T., Pfeifer, M. and Wendt, C. (2010) Social assistance, in F.G. Castles, S.

Leibfried, J. Lewis, H. Obinger and C. Pierson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Welfare Sta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48–61. doi: 10.1093/

oxfordhb/9780199579396.003.0031

Bargain, O., Immervoll, H. and Viitamäki, H. (2012) No claim, no pain: measuring

the non-take-up of social assistance using register data,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10(3): 375–95. doi: 10.1007/s10888-010-9158-8

Benfield, W. (2007) Indicator targeting: the Jamaica food stamp programme. SALISES

8th Annual Conference.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26–28 March.

Bidadanure, J.U. (2019)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universal basic income,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2: 481–501. doi: 10.1146/annurev-polisci-050317-070954

Bird, E.J., Kayser H. and Frick J.R. (1999) The Immigrant Welfare Effect: Take-up or

Eligibility?, Bonn: IZA. doi: 10.2139/ssrn.199669

Blanchard, O. and Wolfers, J. (2000) Shock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rise of European

unemployment: the aggregate evidence, Economic Journal, 110(1): 1–33. doi:

10.1111/1468-0297.00518

Bollain, J. (2021a) La viabilidad económica de una renta básica en la Comunidad

Autónoma de Euskadi.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UPV/ EHU Repository, https://addi.ehu.es/bitstream/handle/10810/54732/

TESIS_BOLLAIN_URBIETA_JULEN.pdf?sequence=1&isAllowed=y.

Bollain, J. (2021b) Renta Básica: Una Herramienta de Futuro, Lleida: Editorial Milenio.

Bollain, J., Groot, L., Miller, A., Schmidt, E., Tahiraj, E., Verlaat, T. and Yi, G. (2019)

A variety of experiments, in M. Torry (ed) The Palgrav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Basic Income,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pp 407–35. doi: 10.1007/978-3-030-

23614-4_21

Bowen, G.A. (2009) Document analysis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Qualitative

Research Journal, 9(2): 27–40. doi: 10.3316/qrj0902027

Bramley, G., Lancaster, S. and Gordon, D. (2000) Benefit take-up and the geography of

poverty in Scotland, Regional Studies, 34(6): 507–19. doi: 10.1080/00343400050085639

Callan, T., Nolan, B. and Whelan, C.T. (1996). A Review Of The Commission On Social

Welfare’s Minimum Adequate Income, Dublin: ESRI.

Charlier, J. (1848) Solution du Problème Social Ou Constitution Humanitaire, Basée Sur

La Loi Naturelle, Et Précédée De L’exposé Des Motifs, Ghent: Greuse.

Coady, M.D., Jahan, S., Shang, B. and Matsumoto, R. (2021) Guaranteed Minimum

Income Schemes In Europe: Landscape And Design,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Cohen, W.J. and Friedman, M. (1972) Social Security: Universal or Selective,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Crouch, C. (1999) Social Change in Wester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 la Porte, C. and Heins, E. (2016) A new era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Governance

of labour market and social policy since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The Eu And Welfare State Reform, 15–41.

Devereux, S., Masset, E., Sabates-Wheeler, R., Samson, M., Rivas, A.M. and Te Lintelo,

D. (2017) The targeting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transfer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9(2): 162–211. doi: 10.1080/19439342.2017.1305981

Elías, Á. (2021) Buena oportunidad para aprobar ahora una Renta Básica Incondicional

en la Comunidad Autónoma Vasca, Lan harremanak: Revista de Relaciones Laborales,

(46): 84–113.

European Commission (2010)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Working Paper, https://ec.europa.eu/eu2020/pdf/

COMPLET%20EN%20BARROSO%20%20%20007%20-%20Europe%20

2020%20-%20EN%20version.pdf.

European Council (2000) 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 364/1.

Eurostat (1994) Poverty statistics in the late 1980s, Luxembourg: 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zeby, C. (1991) Le Revenu Minimum Garanti, Paris: La Découverte.

Fereday, J. and Muir-Cochrane, E. (2006) Demonstrating rigor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a hybrid approach of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coding and them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 5(1): 80–92. doi:

10.1177/160940690600500107

Frazer, H. and Marlier, E. (2016) Minimum income schemes in Europe: a study of

national policies, European social policy network (ESPN), European Commission.

doi: 10.2767/860513

Freedman, D. (2016) Basic Income: A Sellout of the American Dream, Cambridge, MA:

MIT Technology Review.

Friedrichsen, J. and Schmacker, R. (2019) Fear of stigmatization prevents individuals

from claiming benefits, DIW Weekly Report, 9(26/27): 215–20. doi: 10.18723/

diw_dwr:2019-26-1

Fuchs, M., Gasior, K., Premrov, T., Hollan, K. and Scoppetta, A. (2020) Falling through

the social safety net? Analysing non-take-up of minimum income benefit and

monetary social assistance in Austria,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54(5): 827–43.

doi: 10.1111/spol.12581

Gilens, M. (1999) Why Americans Hate Welfare: race, Media, and the Politics of Antipoverty

Polic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lazer, N. (1988). The Limits of Social Polic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osh, M. (1994) Administering Targeted Social Programmes in Latin America: From

Platitudes to Practice,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Gustafsson, B. (2002) Assessing non-use of social assist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5(2): 149–58. doi: 10.1080/03069887700760181

Hernanz, V., Malherbet, F. and Pellizzari, M. (2004) Take-up of Welfare Benefits in

OECD Countries: A Review of Evidence, OECD: Social, 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 No. 17. dHughes, J. (2014) A strategic opening for a basic income guarantee in the global crisis

being created by AI, robots, desktop manufacturing and biomedicine, Journal of Ethics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4(1): 45–61. doi: 10.55613/jeet.v24i1.12.

Immervoll, H. (2010) Minimum-income Benefits in OECD Countries: Policy

Design, Effectiveness and Challenges, OECD: Social 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s, No. 100.

Jones, O. (2020) Chavs: The Demoniz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London: Verso.

Kant, I. (1996) Fundamentación De La Metafísica De Las Costumbres, Barcelona: Ariel.

Laín, B. and Merrill, R. (2021) Why do we run basic income experiments? From

empirical evidence to collective debate, Basic Income Studies, 16(1): 27–38. doi:

10.1515/bis-2021-0018

Lødemel, I. and Trickey, H. (2001)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 Workfa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ristol: Policy Press.

Loi 88-1088 (1988) relative au revenu minimum d’insertion, Journal Officiel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3 December 1988.

Lopez-Valcarcel, B.G. and Barber, P. (2017) Economic crisis, austerity policies, health

and fairness: lessons learned in Spain, Applied Health Economics and Health Policy, 15:

13–21. doi: 10.1007/s40258-016-0263-0

Martinelli, L. (2019a) Basic Income, Automation, and Labour Market Chang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Bath: University of Bath.

Martinelli, L. (2019b) A basic income trilemma: affordability, adequacy, and the

advantages of radically simplified welfare,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49(3): 461–82. doi:

10.1017/s0047279419000424

Milner, E.M. and Milner, D. (1918) Scheme For A State Bonus: A Rational Method Of

Solving The Social Problem, London: North of England Newspaper Company.

Mohajan, H.K. (201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social sciences and related

subjects,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People, 7(1): 23–48. doi:

10.26458/jedep.v7i1.571

More, T. (1516) Utopia, Louvain, Belgium.

Nelson, K. (2010) Social assistance and minimum income benefits in old and new EU

democra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9(4): 367–78. doi: 10.1111/j.1468-

2397.2009.00671.x

Nettle, D., Johnson, E., Johnson, M. and Saxe, R. (2021) Why has the COVID-19

pandemic increased support for Universal Basic Incom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8(1): 1–12. doi: 10.1057/s41599-021-00760-7.

Neumann, U. and Hertz, M. (1998) Verdeckte armut in Deutschland, Köln: Institut für

Sozialberichterstattung und Lebenslagenforschung.

Offe, C. (2005) Wasteful welfare transactions: why basic income security is fundamental,

in G. Standing (ed) Promoting Income Security as a Right: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them, pp 267–81. doi: 10.1007/978-3-658-22259-8_12

Paine, T. (1797) Agrarian justice, in J. Cunliffe and G. Erreygers (eds) (2004) The

Origins Of Universal Grant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Palmer, J.L. and Sawhill, I.V. (1982) The Reagan Experiment: An Examin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olicies Under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The

Urban Insitute.

Pico della Mirandola, G. (2018) Discurso Sobre la Dignidad del Hombre, UNAM, Mexico

City: Dirección General de Publicaciones y Fomento Editorial.

oi: 10.1787/1815199X

Quaas, G. and Thieme, S. (2013) Das bedingungslose Grundeinkommen–eine

ökonometrische Analyse seiner volkswirtschaftlichen Wirkungen, Wirtschaftsdienst,

93(9): 598–605. doi: 10.1007/s10273-013-1571-8

Rainwater, L. (1982) Stigma in income-tested programs, in I. Garfinkle (ed) Income

Tested Programs: 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doi:

10.1016/B978-0-12-275880-5.50009-9

Raventós, D. (2000). El salario de toda la ciudadanía, Claves de Razón Práctica, 106: 1–11.

Raventós, D. (2007) Basic Incom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Freedom, London: Pluto

Press.

Raventós, D. (2021) Renta Básica, ¿Por Qué Y Para Qué?, Madrid: Catarata.

Reed, H. and Lansley, S. (2016) Universal Basic Income: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London: Compass.

Rehner, T., Ishee, J., Salloum, M. and Velasques, D. (1997) Mississippi social workers’

attitudes toward poverty and the poor,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3(1): 131–42.

doi: 10.1080/10437797.1997.10778858

Riphahn, R.T. (2001) Rational poverty or poor rationality? The take-up of social

assistance benefit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47(3): 379–98. doi: 10.1111/1475-

4991.00023

Roosma, F. and Van Oorschot, W. (2020) Public opinion on basic income: mapping

European support for a radical alternative for welfare provision,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30(2): 190–205. doi: 10.1177/0958928719882827

Rothstein, B. (2005) Social Traps and the Problem of Trust,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thstein, B. (2009) The universal welfare state. Handbook of social capital: the

troika of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in G.T. Svendsen and G.L.H.

Svendsen (eds) Handbook of Social Capital: The Troika of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Rothstein, B. and Uslaner, E. (2005) All for all. Equality, corruption, and social trust,

World Politics, 58: 41–72. doi: 10.1353/wp.2006.0022

Sainsbury, D. and Morissens, A. (2002) Poverty in Europe in the mid-1990s: the

effectiveness of means-tested benefit,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12(4): 307–27.

doi: 10.1177/a028598

Santens, S. (2020) Should we provide emergency universal basic income to everyone

or just those who need it?, https://vocal.media/theSwamp/should-we-provide

emergency-universal-basic-income-to-everyone-or-just-those-who-need-it.

Scott, J. (2014) A Matter of Record, Documentary Sources in Social Research,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Serna, P. (2004) La dignidad humana en la Constitución Europea, in E. Álvarez and V.

Garrido (eds) Comentarios a la Constitución Europea, Tirant lo blanch, pp 192–239.

Son, H. (2008)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s: An Effective Tool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Mandaluyong City: Asian Development Bank.

Soss, J. (2000). Unwanted Claims: The Politic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Us Welfare System,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Standing, G. (2003). Minimum Income Schemes in Europe,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Standing, G. (2008). How cash transfers promote the case for basic income, Basic

Income Studies, 3(1): 1–29. doi: 10.2202/1932-0183.1106

Standing, G. (2011) The Precariat: The Dangerous New Class,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Standing, G. (2017) Basic Income: And How We Can Make It Happen, London: Penguin

Books.

Stuber, J. and Kronebusch, K. (2004) Stigma and other determinants of participation

in TANF and Medicaid,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23(3): 509–30.

doi: 10.1002/pam.20024

Swartz, T.T., Blackstone, A., Uggen, C. and McLaughlin, H. (2009) Welfare and

citizenship: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assistance on young adults’ civic participation,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50(4): 633–65. doi: 10.1111/j.1533-8525.2009.01154.x

Terracol, A. (2002) Analyzing the Take-up of Means-tested Benefits in France, Paris:

Université de Paris.

Therborn, G. (1995) European Modernity and Beyond: The Trajectory of European Societies,

1945–2000, Thousand Oaks, CA: Sage.

UNHCR (2018) Derechos humanos: artículo 1, igualdad, libertad y dignidad, https://

eacnur.org/blog/derechos-humanos-articulo-1-tc_alt45664n_o_pstn_o_pst/.

Urraza, X.A. and Márquez, G.M. (2017) Actitudes hacia la renta de garantía de ingresos:

solidaridad, culpabilización individual y preferencia nacional, Zerbitzuan: Gizarte

zerbitzuetarako aldizkaria= Revista de Servicios Sociales, (64): 89–107.

Van der Berg, S., Siebrits, F. and Lekezwa, B. (2010) Efficiency and Equity Effects of Social

Grants in South Africa, Stellenbosch Economic Working Papers 15/10.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Van Oorschot, W. (1991) Non-take-up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 Europe,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1(1): 15–30. doi: 10.1177/095892879100100103

Van Oorschot, W. (1995) Realizing Rights: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Non-Take-Up Of

Means-Tested Benefits, London: Avebury.

Van Oorschot, W. (1998) Failing selectivity: on the extent and causes of non-take

up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 H.J. Andreß (ed) Empirical Poverty Research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pp 101–32.

Van Parijs, P. (1995) Real Freedom for All. What (If Anything) Can Justify Capit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an Parijs, P. (2006) Basic income: a simple and powerful idea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E.O. Wright (ed) Redesigning Distribution. Basic Income and Stakeholder Grants as

Cornerstones for an Egalitarian Capitalism, London:Verso.

Van Parijs, P. and Vanderborght, Y. (2017) Basic Income: A Radical Proposal for a Free

Society and a Sane Econom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eit-Wilson, J. (1994). Dignity Not Poverty: A Minimum Income Standard for the UK,

Lond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Vives, J.L. (1526) De Subventione Pauperum, Bruges: Belgium.

Zastrow, C. and Hessenauer, S.L. (2022) Empowerment Series: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 Empowering People,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转载请注明:《中国社会分红/基本收入研究网》 浏览量:39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