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危机(十五):碳三角

编者按:基本收入源于社会的多重危机,理解多重危机的变化对理解基本收入政治经济学至关重要。本系列文章来自杰恩家庭研究所(JFI)对多重危机的讨论。

来源:https://www.phenomenalworld.org/analysis/the-carbon-triangle/

作者:Jeremy Wallace

时间:2023-02-11

翻译:AI

中国已经结束了清零政策。由此产生的病毒海啸正在席卷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造成数亿人感染和无数人死亡。在反对封锁措施的广泛抗议活动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但抗议活动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该国经济下滑也需要关注。除了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少数几个强势行业外,中国的经济动力开始以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方式停滞不前。

最近,每当全球需求或内部增长停滞不前时,中国政府就会推出有利于投资的刺激措施,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广阔的高速公路、闪亮的机场、令人羡慕的高速铁路网络,尤其是公寓。2016年,据估计,中国城市计划中的新建筑可以容纳34亿人。这些计划已经得到控制,但已经完成的工作仍然令人惊叹。数以亿计的城市化中国人找到了避难所,旧建筑被升级所取代。

事实上,建筑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远远超出了对住房的需求。数以千万计的公寓空置着,几乎与美国本世纪建造的房屋数量一样多。十六层楼高的未完工混凝土外壳的整个建筑群环绕着大多数城市。占中国GDP四分之一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52万亿美元的泡沫,从根本上说,它建立在“大而不能倒”的基本信念之上。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环境上,它都变得太大而无法维持。

认识到这种危险,中国在2020年对开发商的借贷能力实施了限制。越过三条“红线”的公司——负债与资产比率为70%,净债务与权益比率为1:1,现金大于短期借款——将被切断获得更多贷款的机会,这是为了降低沉迷于债务推动增长的开发商的杠杆率。恒大,一个大型开发商,成为不可持续的典型代表,违约超过3000亿美元的债务。佳兆业、幻想曲和现代置地等其他开发商也未能在2020 年和2021年偿还债权人。

许多在“预售”中购买房屋的买家 – 即在建造之前支付房屋费用 – 现在发现这些资金已被浪费,导致一些人抵制可能永远不会建造的房屋的抵押贷款。2022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中国异议监测”(China Dissent Monitor)追踪了272起与住房有关的异议行为,其中大部分是团体示威。截至去年8月,开发商违约金额已超过310亿美元,市场已定价超过1300亿美元。最不祥的是,认为房地产是一项良好投资的信念似乎正在消散。正如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所指出的,三年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认为房价可能上涨与下跌的人口比例为2.4比1。在2022年12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中,这一数字已降至平局以下。去年中国人口萎缩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究竟是谁会住在所有这些住房中。

尽管知道建筑方需要结束,但所有迹象都表明,政府将再次尝试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开发商的股票已经飙升,而中国人民银行在试图压低预期方面听起来很孤独,因为官员们担心中国会赶上迄今为止一直避免的全球通胀。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征兆,即金融、土地和房地产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我称之为碳三角。

三角形

在1970年代,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政治精英强调,国家需要“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本人推广的中国经典格言——而不是在人民挨饿时陷入意识形态斗争的泥潭。这种巧妙地引用毛来颠覆毛泽东主义的做法有助于将政治和政策定位到几个关键指标上。现在是GDP,但最初,这意味着农业产量增加。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有饥荒的历史;仅仅六十年前,大跃进的灾难就杀死了多达4000万人。从那时起,确保有足够的食物吃一直是政治领导人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另一项“红线”政策的来源——耕地面积不减少。在1994年的财政改革中,中央政府授予城市将土地转为城市用途的权力,部分原因是试图遏制盲目的城市发展。

与大多数旨在最大化特定绩效指标的系统一样,这种“有限的、量化的视野”系统造成了盲点,腐败、污染和伪造等问题得以积累。但主要问题是为追求GDP增长而过度投资。建筑直接增加了GDP,即使正在建设的东西几乎没有被使用。但是,受发展激励的地方干部面临着额外的制约——中央政府独自维持着征税权,要找到收入来支付自己的工资,更不用说公共产品和服务了,这一直很困难。这种土地转换是他们的解决方案。

对于负债累累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成为关键的预算决定因素,在2021年提供了约30%的收入。然而,在2022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疲软,这一收入来源暴跌了近三分之一。因此,政府赤字正在打破纪录——2022年为 8.96 万亿元人民币——而他们今年将面临约 3.65 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偿还。长期讨论的财产税继续面临有产中产阶级及其圈子官员的抵制。由于建筑地点受到限制,并且面对当地的土地垄断者,开发商在拍卖会上抬高了土地租赁的价格。那时,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设,通过直接提供收入和为GDP做出贡献来帮助地方官员。

为什么要建造3000万套新公寓仍然空置?可能没有人想住在里面,但有人想买它们。尽管贫困持续存在,但经济增长造就了数亿中国人,他们拥有大量储蓄,却没有多少地方可以投资。资本管制限制了他们在国内市场之外分散持有股份的能力,而中国股市使澳门的赌博看起来是一个安全的赌注。但政府一再表示,不会让房价暴跌。

为什么我称之为碳三角?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30%;排名第二的美国贡献了13.5%。除了直接排放之外,建造空置的建筑物也是对劳动力和土地的严重浪费。土地对于农业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耗资稀少的可再生能源是必不可少的。构成中国城市的大片混凝土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大规模洪水的影响。自上而下的努力,如“海绵城市”运动,使城市基础设施适应强降雨,不太可能被证明是足够的;许多人已经倒在了路边。

中国的排放量在形状和规模上与美国不同(甚至比欧洲更不同)。虽然交通、电力和热力在其他地方的排放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中国,电力、建筑和工业才是王道。

中国生产的钢铁和水泥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仅这两个行业就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左右。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钢铁和水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它们的排放量仍然飙升,因为产量增加了太多——与十五年前相比,水泥产量增加了3倍,钢铁产量增长了5倍。对于局外人来说,这种努力的程度可能很难理解,而对于局内人来说则完全正常。请看大卫·桑达洛(David Sandalow)和合著者合著的《2022年中国气候政策指南》(Guide to Chinese Climate Policy 2022)中的以下部分,该指南位于第18章的中间段落中: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估计,大规模拆除和建造新建筑每年会产生多达40至50吨的钢材和220至260吨的水泥。当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时,这将导致额外的120 mtce,每年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的5%。

同样,这些建筑的大部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住房或办公空间的价值。在价值层面,中国建筑业仅次于逃逸性甲烷排放和森林砍伐,即向大气中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而产生的价值却更少,这意味着该行业规模的合理调整代表了削减全球排放量的巨大机会。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表达的,而是用IPCC的话说,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荣鼎咨询估计,中国每年的建筑需求稳定在5.5亿至7.5亿平方米,这将需要比目前新开工项目的水平再下降15%至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建议为稳态提供更高水平和更宽的区间,即7.5亿-10.5亿平方米。然而,这里的上限几乎肯定太高了。在过去十年中,竣工建筑面积一直保持在8亿平方米左右,因此,鉴于所有现有的空置,每年需要增加2亿平方米的建议是奇怪的。然而,这个答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关注开工建设而不是完工,因为竣工与稳态水平相差不远?开始建设但停滞不前的项目往往会使用大部分涉及的材料总吨位。查看所有项目的钢筋混凝土壳,这些壳在将这些壳改造成宜居单元的更复杂的工作中步履蹒跚。但就排放而言,这些裸露的外壳代表了建筑中的大部分嵌入排放物。

如果住宅建设继续下滑至6亿平方米,中国的水泥产量可能会从每年超过20亿吨下降到未来的12亿吨。钢铁也可以走类似的道路。十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年排放量的2%)可能会消失。

这种调整规模已经开始。问题是,它是否会被允许继续下去,或者中国政府是否会通过重新推动其过度杠杆化的房地产市场来成功实现其5%的GDP增长目标?

中国官员早就明白,碳三角需要被拆除,但他们一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运。如果中国能够通过房地产来加速经济引擎——正如许多澳大利亚矿业集团、中国房地产投机商和秃鹫基金所希望的那样,他们挖走了开发商的不良债务——那么排放量将激增。但是,尽管目前有强大的力量投入到这条道路上,但所有相关人员都明白,这种由债务推动、赤字爆炸、不平等扩张、浪费土地的混凝土扩张不能也不应该永远持续下去。需求信号仍然疲软,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增长率在5%左右,如果房地产建设业没有恢复增长,这是不可能的。习近平经常宣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这个想法能够从口号变为现实,那么中国将朝着建立自己的绿色新政迈出重要一步。

转载请注明:《中国社会分红/基本收入研究网》 浏览量:8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