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罗-威廉姆斯(Paul E Williams)和詹姆斯-梅德洛克(James Medlock)
译者:赵岩
原文链接:新古典家长制希望两全其美
“政策应该假定人们知道什么对他们最有利吗?温希普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标准的保守家长制:我们根本无法相信人们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我们必须替他们做出决定。但这里的论点实际上更深入地切入了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假设。作者很快就承认了这一点: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做决定时通常会使’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对于建立选择模型和揭示隐藏的影响确实有用。但是,太多的论证都跳到了同义反复的说法上,即如果某人选择了某种方式,就一定能使其主观幸福感最大化”。
可以公平地指出,使用效用框架来理解消费和投资选择,与 “每个选择都能最大化效用 “这一自我实现的预言之间存在着鸿沟和事实上的区别,马歇尔经济学的异端批评者有时也会提出同样的论点。但是,温希普认为对行为建模和理解有用的效用框架依赖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如果没有这个假设,所模拟的结果就不再 “适用”。
温希普希望两全其美:他希望坚持微观经济模型的有用性,但当他的家长式意识形态妨碍他时,他就会抛弃这些模型的假设。不幸的是,现实是细致入微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或无法提高自身福利的。效用最大化在市场的某些地方确实存在,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根本不存在。
如果人们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那么企业在市场上看到的需求水平就不能准确反映效用最大化的需求。如果需求水平不准确,那么企业提供的供应水平也不准确。如果供求失衡,那么价格也会失衡。如果我们抛开效用假设,马歇尔式的需求就不会苟延残喘,而是会一蹶不振。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提出意识形态的主张,而应该通过研究来了解什么条件下人们能够实现福利最大化,什么条件下人们的福利能力会受到阻碍。
不完善的信息会阻碍福利
虽然效用最大化可以在某些市场中实现,但在某些领域,依靠个人做出选择可能会让社会变得更糟。
正如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所指出的,医疗市场有许多特点,往往会导致市场失灵。问题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医疗保健服务和保险产品极其复杂,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保险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此外,需求通常缺乏弹性–很少有人会在匆忙赶往医院的途中四处寻找手术机会。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非常严重,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无法对自己的医疗保险做出明智的决定。在一项关于美国医疗保险计划选择的研究中,很大一部分人(包括大多数低收入参保者)选择了保证会让他们的经济状况比其他相同计划更糟的计划。同样,在荷兰的医疗体系中,选择让人们在最好和最坏的情况下都陷入困境的计划极为普遍,只有约 5% 的消费者选择了比随机选择更好的计划。
医疗服务市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尽管有关 “消费者指导医疗计划 “的言论假定,更多的选择会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但证据表明并非如此。在一项研究中,患者在选择医疗服务时不可能货比三家,平均而言,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在前往预约地点的途中会路过六家费用较低的医疗机构。
鉴于在医疗保健领域依赖消费者选择的问题,温希普对无条件现金的批评可能适用于此。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不应假定人们 “知道什么对他们最有利”。一个人决定放弃保险,或开车经过六家质量相同、费用较低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所,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福利。
解决这些市场失灵的一个办法就是在美国建立一个单一支付者医疗保险计划,这样就可以避免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医疗体系所带来的许多问题。奇怪的是,温希普和 AEI 并不支持这种政策干预,尽管它有可能解决一些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让穷人摆脱贫困可改善效用选择
另一方面,在市场的许多领域,效用最大化是很容易实现的。要想制定一套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政策组合,就必须关注市场何时起作用,何时失效。
以流行的对现金福利的家长式批评为例,其核心是烟酒等诱惑性商品的问题。撇开对烟酒好坏的规范判断不谈,有几项计量经济学研究探讨了现金转移对诱惑品消费习惯的影响。2017 年,一项对之前 19 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现金转移项目实际上减少了受助者在诱惑品上的总支出,作者毫不含糊地得出结论:”对将现金转移用于烟酒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在这里,显然没有必要以人们用现金购买的物品种类作为直接福利的条件–人们一般都知道什么对自己最有利。
另一个经常出现的家长式主张是,就儿童福利而言,父母不能或不愿将福利用于对子女有益的事情上。正如温希普所说:”[我们]应该寻找能给孩子们更多机会的政策,无论他们的父母知道什么对他们最好却负担不起,想做什么对他们最好却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没有或不能优先考虑他们的孩子。无条件的现金转移只能帮助其中的一个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也不同意:事实上,领取儿童福利的父母确实会优先考虑孩子的需求。
加拿大的儿童福利计划与美国最近实施的计划类似。2015 年的一项研究考察了福利金领取者如何使用这笔钱,结果发现,大多数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增加了学费等教育资源和电脑等教育用品的支出。受益家庭还增加了在儿童保育、房租和食品等商品上的支出。一项关于德国儿童福利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父母们不仅购买了新的物品,而且这些物品直接支持了子女的福利。换句话说,只要有资源,他们就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家长制的持续存在
关于现金转移的消费习惯和结果的研究数不胜数,结论几乎是一致的:人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阻碍他们获得这些东西的最常见的限制因素是贫穷。如果有更有害的因素阻碍福利收益,比如医疗市场信息不完善,那么社会化就可以减少或消除许多问题。
那么,为什么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却很难纠正这些明显存在的缺陷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治因素:商业利益集团极力游说,反对降低解雇者权力的福利,反对削减保险公司利润的医疗改革。但是,如果没有公众的支持,政治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并不会影响这些政策的结果:美国选民中的大部分人都表现出了猖獗的家长作风。
2020 年,一项关于人们对福利的看法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以实物形式发放福利,美国的许多项目,如 SNAP 和住房选择券目前都是如此。然而,这种对实物福利的偏好随着收入阶梯的下降而迅速消退:受访者越贫穷(因此越有可能有资格获得此类福利),他们就越倾向于现金福利而不是实物福利(见上图)。
具体而言,这些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一般人的偏好与对穷人如何花钱的看法密切相关”。现金福利的反对者为证明自己的偏好,最常用的一些词是 “毒品”、”酒精”、”无聊”、”香烟 “和 “浪费”。但他们也发现有证据表明,”通过对选择价值的经济学推理,可以改变偏好和潜在的家长作风”。
虽然有证据表明,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温希普和数百万美国人始终认为穷人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好。(在政策制定领域,也有证据表明,对家长式政策的支持不仅仅源于对现金福利的经济效益的无知,也可能来自于行业团体通过凭单项目争夺市场份额)。
我们需要开展一项应用研究计划,探索保障收入的信息传播策略,以消除这些家长式偏见,推动福利讨论向前发展。但是,对于温希普来说,为了坚持一再被推翻的信念而不惜推翻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希望可能非常渺茫。
转载请注明:《中国社会分红/基本收入研究网》 浏览量:248 views